调优结构 擦亮绿色安顺名片
“绿色安顺,‘面子’逆了,‘里子’也逆了,发展和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提及安顺的变化,人们纷纷点拜。
看安顺,绿色正成为靓丽的底色。五年来,该市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展产业提质增效,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二五”末的18.1︰33.2︰48.7调整为18.2︰30.3︰51.5。
工业转型升级,八大百亿级工业产业齐头并进,实施“千企改造”429户,煤、电、铝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成大数据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特色轻工、新型建材等4个百亿级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0%以上,位居全省第一。工业“百千万”工程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8户,构建工业产业投资626.49亿元;“万企融合”打造出标杆项目24个、示范项目240个,造就融合企业353户。全力打造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化改造渐次呈现,绿色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高效农业迈上新台阶,蔬菜、茶叶等九大农业主导产业蓬勃发展,构成“一县一业”新格局,关岭牛、普定韭黄、安顺金刺梨“一荤一素一饮品”特色品牌更加响亮。新增“两品一标”认证产品47个、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9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51%。畜牧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倒数位居全省第一。
服务业异军突起,实行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快速增长9.9%。打造出“康养福地·瀑乡安顺”品牌,追加虹山湖、小河湾、旧州、高荡等4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旅游+”融合发展,五年总计接待游客量多达4亿人次、旅游收入达3900亿元,分别是“十二五”的3.01倍、3.07倍。
生态文明成效显著,“绿色安顺”建设持续推进,营造林265.59万亩,综合治理石漠化466.6平方公里,管理水土流失1212.7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从“十二五”末的47.43%提升到60%。空气质量优良率长期保持在98.4%以上。入选第二批全国白臭水体管理样板城市,已完成13个城市白臭水体治理,长期流淌的“臭水沟”完全恢复了碧水清流。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建农村卫生厕所16.58万户。节能降耗迈进新的步伐,万元GDP能耗从“十二五”末的1.77吨标准煤下降到0.65吨标准煤,绿色经济占到比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生态环境改善,书写了天蓝、地绿、水清的安顺环保答卷。
绿色发展,擦亮了“绿色安顺”的闪闪名片,引领安顺迈向绿色发展新时代。
特荐文章

点击排行
头条文章
热点推荐
- 毕节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召开毕节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的决定_政务_澎湃新闻-The Paper
- 1月17日贵州省毕节市气象台发布道路结冰黄色预警
- 「我的脱贫故事」老师们关爱的阳光照亮了我的心丨黔西南州盲聋哑学校学生王俊
- 「我的扶贫故事」“128户320人”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有它的故事丨遵义市新蒲新区新舟镇金钟村党总支书记代字勇
- 贵州省遵义市发布寒潮蓝色预警「2021-01-17」
- 贵州发生一起婚闹事件,新郎被绑在大树上抽身,位置在遵义市
- 贵州省遵义市2021-01-18 00:24发布霜冻蓝色预警_2021年01月18日_天气预警_天气网
- 毕节市2021年十件实事出炉 件件与民生有关